普洱学苑•普洱古茶网•普洱老茶网•普洱古茶王•普洱老茶王•普洱老茶馆•三口茶馆•三口茶社™ • 中国古茶网™-正宗云南普洱茶加盟代理批发 - 电话/微信:18988397555
云南普洱易武茶:云南普洱茶历史的转折点
云南普洱茶提到易武茶,易武应是一段无法逾越的历史。尽管在古典文献里,易武并未被纳入“六大茶山”的范畴,但其在普洱茶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,却是无法回避的。
清道光年间,当倚邦、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,易武茶山迅速崛起,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、生产地和茶马古道之源头,从而开创了普洱茶的易武时代。因此,易武从某种意义上说,也成为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。
《滇海虞衡志》中曾谈到,“普洱六大茶山,相距不远,以易武为中心集散。”产量最大的易武茶山,在清朝光绪年间,是江北六大茶山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交通中心,也是“六大茶山”茶叶的生产、加工和集散地。一时间,各种商号、茶庄、店铺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。“商业繁盛,马帮络绎不绝”就是对那一时期易武的写照。而易武也因为拥有最为丰富的普洱茶历史文化遗存,成为云南最为著名的古镇之一。
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,在易武最为繁华的年代,一队队的马帮沿着青石铺就的古道踏着夕阳而来,带来了遥远他乡的布匹、铁器和传说,而在清晨的鸡鸣声中,运走了他乡翘首以盼的普洱茶和发财的梦想。那些从易武古镇延伸出去的一条条古道,很多年了,仿佛还在传来大队马帮踏道而来踏道而去的声音。
在易武所存留下来的永安桥“碑记“上,透过岁月的沧桑,我们还能感受到易武昔日的辉煌。“云南迤南之利,首在茶。而茶之产易武较多。”桥碑上的记载,以及散落在易武茶山的浮雕、石碑、匾牌、古茶庄遗址,诉说着的是一个茶叶王国繁盛的篇章。
的确,那个时候的易武茶区,山山有茶园,由于茶业的发展,易武茶山从六大茶山中脱颖而出,声名远播。那些渴望一朝致富的梦想家和淘金人从全国各地赶来,云集到了这里,导致易武的常住人口多达十万余人。在易武中心小学一旁,如今我们还能看到一座寺庙样的建筑——易武大庙,也就是过去的石屏会馆。
易武大庙建于清乾隆中后期,距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,庙由大殿、中殿、后殿和厢房组成,里面供奉着弥勒佛、孔明、关帝及茶圣陆羽。与滇南许多受小乘佛教影响的南方寺庙不太一样,易武大庙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相当重,站在殿外的廊上,可以看见完整的梁柱和一些挑头,这些殿檐和挑头,基本上都是镂空的木雕,看上去线条流畅、玲珑剔透。尤其是大殿侧面的单檐歇山项山墙,青砖砌拱,层次丰富,在西双版纳一带十分罕见。
易武当年的兴旺,甚至浓缩在了一块“瑞贡天朝”的木匾上。这块木匾现存于易武老街车顺号后人家里。据说,因为当年车顺号祖上向清朝皇帝敬献贡茶,皇上喝着那喷香的普洱茶,不禁心怀感动,于是特赐“瑞贡天朝”四个字并制成匾额以嘉奖。这不是一块简单的木匾,而是作为清朝政治、文化、经济中心的京城与云南极边之地相连的见证。
易武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傣族地名,它不仅是古六大茶山茶叶的加工集散地,同时也是生产优质大叶种茶的地方。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中,易武是勐腊县北部的一个乡,距西双版纳州政府所在地景洪市只有110公里。它北与思茅江城接壤,南接瑶区、勐伴,西接勐仑象明,东邻老挝,地势为东面和中部高,南北西三面低。最高的村寨三合社海拔1433米,最低的纳么田点海拔730米。海拔差异大,使易武乡的气候呈现明显的立体特征,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生态环境,使之具有温暖型和较温暖型两种气候特点。
易武常年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600~2200小时,年降雨量为900~1600毫米,年平均气温常保持在17.7℃,年活动积温6000℃以上,非常适合茶树的种植。
另外,易武茶区土壤是在热带亚热带雨林成土条件下,由紫色岩和沙岩母岩上风化发育而成的,主要为砖红壤、赤红壤、黄土、紫土,土质呈微酸性反应,pH值在4.5~6.5之间,具有土壤养分积累快、分解利用快、有机质腐殖质富余,有机质含量达4.5%以上,腐殖质厚达5厘米以上,而且土壤的透气性好,水分含量中上,在湿热作用下,能提供给茶树生长充分的养分,使易武茶区的茶树根深叶茂。
另外,易武茶区植被生态系统保持较好,茶区内生长着诸如椿树、香樟树、榕树等高大乔木,它们与古老的茶树一起,构成了易武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。
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种群较为单纯,大都属普洱茶种(学名为阿萨姆种),较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有易武村落水洞,高10.33米、基围1.32米、树龄约七百多年的茶王树;有易武村铜箐河高14.52米,基围1.8米、树龄约四百多年的大茶树。历史上,易武曾是西双版纳12个承担田赋的地区之一。
明隆庆四年(1570年),车里宣慰史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,“六大茶山”为一个版纳——茶山版纳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,江内六版纳实行改土归流,易武始改属普洱府思茅厅。民国18年(1929年)成立镇越县,易武一度成为县府所在地。
在现有的典籍和传说中,易武地区对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。传说中易武茶山在汉朝已有茶,孔明来时才教授采茶饮茶的方法,因此易武人称孔明为茶祖。他们在每年农历7月23日,举行孔明生日集会纪念,称为茶祖会。而到了清嘉庆、道光年间,这里年产的干茶已达7万余担。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间,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,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的种植,使易武成为一座著名的茶山。因茶而兴,因茶而旺,茶叶让易武商贾云集,也让易武产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号极响的茶庄,留下了一批极具收藏价值的普洱茶珍品。
当然,易武之所以后来居上,超越江北六大茶山,并非只是仰仗产量。这里山高雾重,土地肥沃,温热多雨,天然就是产上等茶叶的好地方。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,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,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。
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,外形条索粗壮肥大,茶味浓郁,适宜于制成普洱茶,经久藏后,其汤色褐红,陈香活现。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,汤色红润耐泡,叶底呈现褐红色,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。
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,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,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。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,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,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,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,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。
清雍正七年,清政府在易武设置了“钱粮茶务军功司”,专门管理茶叶、粮食的购销贸易,而雍正九年(公元1732年),随着普洱茶被立为贡茶,易武茶区(易武、曼撒两茶山)每年必须解决贡茶66666斤,贡茶未完成前茶叶不许上市买卖。可以说正是借助产量与茶叶卓尔不群的品质,当年的易武成为了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,并被称为“利润城”。
商业的繁荣与茶叶产量的猛增,还让易武成为了“茶马古道”的始发地,那一时期,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,主要的有易武—老挝的乌德—丰沙里—越南的奠边府—海防—香港;易武—尚房—老挝的南塔—万象;易武—勐腊—老挝的勐百察—泰国的米赛;易武—思茅—景谷—大理—中甸—拉萨;易武—江城—扬武—昆明—昭通—宜宾—北京。
来源:中国古茶网•普洱学苑(微信/QQ:1006977100)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guchacn.com/culture/122.html
普洱学苑(普洱茶学院)官方网站: 龙泉茶馆•云南普洱龙泉茶厂、 龙泉普洱茶直营店 经营宗旨: 感恩心做事、责任心做茶; 为饮客找好茶、为好茶找主人。 做茶友放心的地道中国云南普洱茶!
普洱茶知识网普洱学苑是一个专业的 普洱茶知识分享与交流学习的普洱茶 博客,正宗云南普洱茶加盟代理,普洱 茶批发,普洱茶价格表,普洱茶的功效 与作用等任何有关普洱茶的问题都可 以在这里与我们分享、交流、学习。
微信/QQ:1006977100
客服QQ:189 888 299
合作QQ:189 888 299
联系电话:189 8839 7555
公众平台:LoongTea
咨询:有问题,点这里联系我!
Copyright 2000-2050 Some Rights Reserved.
工信部ICP备案号:滇ICP备14005555号-1
公安部备案号: 滇公网安备 53232202000108号
普洱学苑™•三口茶社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