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普洱茶知识 » 正文

普洱茶知识:普洱茶的常见几种分类方法

 人参与  2016年11月16日 16:03  分类 : 普洱茶知识  点这评论

普洱茶知识:普洱茶的常见几种分类方法

  普洱茶的分类历史上的普洱茶有毛尖、芽茶、女儿茶之说。清代阮福《普洱茶说》中道:“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,以作贡茶;采而蒸之揉为茶饼,其叶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;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;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;大而圆者名紧团茶;小而圆者名女儿茶,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,即四两重圆茶也。”可知“普洱茶”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(即毛尖、粗叶)和紧茶(芽茶、女儿茶)两大类。

  由于流传久远,品赏、收藏者众多,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、变化,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。

  现代普洱茶制造工艺虽已改变,但仍不出散茶与紧压茶范畴。

  在这两大类之中,有生茶与熟茶之别,分别制作成散茶、紧压茶,紧压茶则分别有沱茶、饼茶、砖茶、方砖等不同形状规格。

  按原料的等级划分,青毛茶可分为五级十等,较嫩者制散茶、沱茶、方砖之类;次嫩者制作饼茶,较粗茶菁则为砖茶主要原料。

  按茶树品种划分茶菁则分别采自4种茶树:

  野生型乔木茶树,树高一般在3米以上,处于原始森林中,承自然雨露。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,叶缘有稀钝齿,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耀8厘米,成叶长可达10耀20厘米。因叶片革质肥厚,揉捻不易成条索,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。茶性滑柔而质重,香气深沉而特异,口感刺激性很弱,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。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,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,容易导致腹泻,并不适合饮用。

 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,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,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,树高1.5耀3米。茶菁嫩叶多银毫,叶缘细锐齿,半展未开的三级芽长3耀5厘米,成叶长可达6耀15厘米。叶身较乔木叶片薄,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,主副叶脉明显。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,香气高扬,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。

  茶园野放茶,云南许多晒青茶菁来源多属于野放茶,为茶园经栽种过后少有人工管理,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,只稍做锄草与翻土整理。

  茶龄在50年以上,树高约1.5耀2米。

 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。

  庄园茶,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,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,目前以勐海大叶茶、景谷大白茶、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。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。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,茶质也较重。相较前两者,茶园茶的茶性最烈,茶质则多数较薄,香气最扬,口感刺激性也最强,回甘快却留存较短,水薄甜而较不稳定。

  上述介绍了古野生茶树、栽培型茶树、茶园野放茶以及茶园茶。从分类的角度看,后三种属于同一类,都属于和野生型茶树相对的,经过人工选育、驯化,并在(或曾经在)人工环境中生长的“栽培型”茶树。产自栽培型茶树的茶菁,从古至今为普洱茶原料的主要来源。

  在这两种茶树之外,还有一种茶树需要提及。茶树从野生型演化到栽培型的过程中,产生了生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茶树,人们称之为“过渡型”茶树。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名的过渡型茶树,是澜仓邦崴的过渡型古茶树,其树龄已逾千年,至今仍枝繁叶茂,并一直被当地茶农摘采利用。

  按茶叶产区划分,普洱茶主要来自3个茶区:

  下关茶区———现今思茅地区、保山与临沧地区北部,涵盖保山、昌宁、云县、景东、景谷、墨江、镇沅、思茅等县市。该茶区纬度高、海拔高,气温低、雨量较少。

  勐海茶区———20世纪50年代初期勐海茶厂除在本县茶区设站收购毛茶外,并在景洪、勐腊等县设站收购毛茶。从1952年开始,勐海茶厂及所属南糯山分厂开始收购部分鲜叶直接在场内加工,成为初、精制合一的最早典范。目前勐海茶区涵盖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以南的范围,包括景洪、巴达、布朗山、班章、南糯山、勐龙、勐阿、勐遮等地区。此茶区纬度与海拔较低,气温稍高,雨量较多。

  易武茶区———目前易武茶区并无大型制茶厂,但因为有悠久制茶历史与传统,茶区中还有许多野生型与栽培型野生茶、大量野放茶园及少数民族栽培茶园,目前坊间仍有大量私人作坊制作易武茶区茶品,亦得到消费者的喜爱。此茶区因人工栽培茶园历史悠久,目前尚有许多百年左右之古茶园。本茶区纬度与低海拔最低,气温最高,雨量最多。

  另外,根据普洱茶存放的方式,可以将茶分为“干仓普洱茶”及“湿仓普洱茶”,这是普洱茶人常用的术语。前者指将压制好的型茶存放于通风的仓库,使茶叶自然发酵、陈化到期;后者则通常将型茶放置于较湿的地方,如地下室、地窖等处,加快其发酵速度。这里要指出的是,“干仓”、“湿仓”和“生”、“熟”的概念不同。有的人对熟普洱茶制作过程中的“渥堆”有误解,认为“渥堆”就是“湿仓”茶,这是完全错误的。

  “湿仓”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,陈置于湿度甚高的环境中,利用高湿度或泼水,使新茶快速陈变,外观上可伪充陈年茶以应市。用这种方法催化、加工出来的茶品是不健康的,这种茶禁不住高温冲泡。


来源:中国古茶网•普洱学苑(微信/QQ:1006977100)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guchacn.com/knowledge/292.html

本文标签:普洱茶  普洱茶分类  普洱茶归类  普洱茶干仓  普洱茶湿仓    

微信/QQ:1006977100

<< 上一篇下一篇 >>

  • 评论(1)
  • 赞助本站

赞助本站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搜索

网站分类

Tags列表

最新留言

用微信扫一扫,与陆岳龙做朋友

搜索

网站收藏

猜你喜欢

三口茶社 | 普洱老茶馆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2000-2050 Some Rights Reserved.
工信部ICP备案号:滇ICP备14005555号-1
公安部备案号: 滇公网安备 53232202000108号
普洱学苑™三口茶社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