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3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普洱茶知识 » 正文

普洱茶知识:普洱茶前世今生源流

 人参与  2016年11月16日 15:28  分类 : 普洱茶知识  点这评论

普洱茶知识:普洱茶前世今生源流

普洱茶源流

 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茶。据记载,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,普洱茶的种植利用,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形成气候,距今1700多年。三国之后,普洱茶作为商品对外地贸易,晋时逐渐发展,到了唐、宋时期,已形成了茶叶商品基地。唐使樊绰在其所着《蛮书》中写道:“茶,出银生城界诸山”。茶即是指普洱茶;古“银生城”在今云南省景东县,为唐时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,辖今西双版纳及思茅地区;“诸山”指的就是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千年圣地“六大茶山”。明代,普洱茶即作为专有名词载入书籍。

南诏国

  在唐代,西南地区居住着许多民族,如白蛮、乌蛮、和蛮等等。乌蛮形成了6个奴隶主集团,称作“六诏”。

  其中“蒙舍诏”地处“六诏”最南,又称为“南诏”。从唐高宗时期开始,为钳制西藏高原的吐蕃势力扩张,唐王朝支持南诏统一了六诏。737年南诏王皮罗阁攻占太和城,次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,同年唐王朝册封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。

  到了清代雍正年间,当时的云贵、广西总督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,于雍正七年七月置普洱府,所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,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力,同时选用最好的普洱茶进贡清朝廷。从此,普洱茶开始了189年的贡茶历史。当时的普洱贡茶是八色茶品,有五斤重团茶,三斤重团茶,一斤重团茶,四两重团茶,一两五钱重团茶,瓶装芽茶、蕊茶,匣装茶膏,共八种。清人赵学敏所着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写道:“普洱茶成团,有大中小三种。大者一团五斤,如人头式,称人头茶,每年入贡,民间不易得也”。

  明末清初直至同治年间,是普洱茶最繁盛时期。每年可收购茶叶万担之多(每担合75公斤)。由于茶叶丰盛,茶质好,中外驰名,每年印度、缅甸、斯里兰卡、泰国、柬埔寨、越南等茶商纷至沓来。清代前期《滇海虞衡志》一书记载“普茶名重于天下,此滇之所以认为产而资利者也,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,茶客收买运于各处,每盈路。”在稍后出现的我国古典文学名着《红楼梦》中,对普洱茶亦有描述。由此可见普洱茶产销之盛,声名之着。

  然而清代后期,由于苛捐杂税太重,普洱茶开始出现衰落。据清《普洱府志》记载,雍正十三年(1735)规定,茶捐每百斤茶为“一引”,每引收税银3钱2分,这一年颁发“茶引”3000,收税银960两。此后每年都有增加,最多曾达1万引,收税银3200两。由于茶捐越来越重,茶农受损,茶商无利,以至“普洱产茶,颇为民害”。到清代末年茶税更重,官府层层盘剥,茶农不堪重赋,弃茶另谋它业。满山茶树在疏于管理之际连遭火患,当地茶树焚毁,疾病流行,普洱茶的生产受到严重破坏,产量由年产8万担减至5万担。

  步入20世纪之后,云南普洱茶的生产仍然不见起色。印度茶、斯里兰卡茶纷纷进入国际市场,与普洱茶竞争,普洱茶更步入雪上加霜的境地。抗日战争期间,茶叶外销路线被切断,社会动荡,茶农四迁,盛极一时的各大茶庄纷纷倒闭,普洱茶就此结束了辉煌。到了解放前夕,由财团独家垄断的茶叶公司将资产转移,导致普洱茶生产骤降,年产量仅5千余担,跌至最低谷。

  新中国成立之后,云南普洱茶重现生机。1976年以来,西双版纳、思茅一带的茶叶生产登上了一个新台阶,普洱茶生产呈现出跳跃发展的态势,销路日广。近年来,普洱茶出口量持续增长,不仅深受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的欢迎,而且远销日本、西欧,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的保健饮料。

  普洱茶的功效茶叶自古就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,国人一谈到茶,总是津津乐道。我国历代记述饮茶功效的书籍很多,如李时珍所着《本草纲目》记有:“味甘微寒无毒,主治痤疮,利小便,去痰热,止渴,令人少眠,有力悦志,下气消食”;清代孙星衍撰《神农本草经》记有:“茶味苦,饮之使人益思,少睡,轻身,明目”;东汉华陀所写《食论》,对饮茶功效记有:“苦茶久食益思意”;《神农食经》亦载有:“茶茗久服,人有力,悦志”等等。

  时至今日,茶对于身体保健的功效,早已被现代科学证实。


来源:中国古茶网•普洱学苑(微信/QQ:1006977100)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guchacn.com/knowledge/289.html

本文标签:普洱茶  普洱茶前世今生  普洱茶源流  普洱茶溯源    

微信/QQ:1006977100

<< 上一篇下一篇 >>

  • 评论(0)
  • 赞助本站

赞助本站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搜索

网站分类

Tags列表

最新留言

用微信扫一扫,与陆岳龙做朋友

搜索

网站收藏

猜你喜欢

三口茶社 | 普洱老茶馆 | 联系我们

Copyright 2000-2050 Some Rights Reserved.
工信部ICP备案号:滇ICP备14005555号-1
公安部备案号: 滇公网安备 53232202000108号
普洱学苑™三口茶社™